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

价    格

更新时间

  • 来电咨询

    2020-12-11

魏经理
13806366452 | 0536-6318889    商盟通会员
  • 联系手机| 13806366452
  • 主营产品|尚未填写
  • 单位地址|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东城高新区
查看更多信息
本页信息为山东国祯环境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“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”产品信息,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“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”价格、型号、厂家,请联系厂家,或给厂家留言。
山东国祯环境科技装备有限公司提供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。







1、沉降罐不能连续收油和定期排泥。沉降罐收油主要通过调节堰板控制沉降罐液位,使沉降罐液位保持在收油槽以上、溢流高度以下才能实现收油。收油槽和溢流槽之间的高度只有100~200mm,控制难度较大,同时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,部分调节堰板锈---以调节,因此大部分沉降罐无法实现连续收油。沉降罐长期不收油顶部形成较厚的死油层,增大了沉降罐液位控制的难度,缩小了沉降罐有效容积,---影响除油效果。从清罐情况看,沉降罐顶部死油层厚度达到400mm左右,底部污泥厚度达到1m左右。污油和污泥成分复杂,悬浮杂质含量高,难以从系统中排出,---影响水处理效果。

2、部分站污油回收工艺运行不正常。沉降罐上部的污油排到回收油罐,通过收油泵回收到脱水站。回收油罐伴热工艺为热水盘管伴热,伴热盘管高度为0.6~0.8m,伴热效果不好,回收到罐内的污油未待回收便凝固,回收困难;同时由于污油油品较差,收油泵进口过滤器堵塞现象---,污油回收系统很难正常运行。

3、滤料反洗再生效果差。污水站过滤工艺主要有5种:核桃壳过滤罐、双层滤料(石英砂/磁铁矿)过滤罐、集污斗滤罐过滤、双膨胀管过滤罐、悬浮污泥过滤罐等。从现场运行情况看,核桃壳过滤罐、集污斗滤罐过滤效果较好;普通双滤料过滤工艺效果较差,稳定达标困难;双膨胀管过滤工艺效果差,基本难以达到处理指标要求。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






油田含聚污水的主要处理方法:加药气浮技术

气浮法是将空气泡通入含有污染杂质的污水中,形成水-气-固三相混合体系,微小气泡成为载体黏附水中的污染物质形成气-固浮悬体浮出水面的过程。气浮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在于絮凝剂和浮选剂的作用。

研究表明,单一气浮技术对现场含聚污水除油效果较好,除油率---81%,但去除污水中残余聚合物(hpam)效果较差(除聚率<17%),有时甚至没有效果。向含聚污水中添加浮选剂(cjsg 系列)可明显提高气浮技术对污水中残余聚合物的去除率,高可达74.6%,但其对气浮技术除油效果的影响与浮选剂的类别有关,其中只有cjsg-1 具有协同增效作用,可进一步提高气浮技术的除油效果。

针对孤岛油田含聚污水的特点研制的高1效除油剂hf-sl-1,经过一级除油气浮可去除含聚污水中90%以上的原1油,原1油经过回收油流程回到站内原1油脱水系统。除油后的污水中聚合物、悬浮物含量较高,再加入针对该污水研制的脱稳絮凝剂hf-sl-2 进行二级絮凝气浮,实现了聚合物、悬浮物与污水的充分分离,聚合物去除率>;94%、固体悬浮物去除率>;90%,过滤后含聚污水的水质达到一级出水指标。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






采用化学混凝及物理过滤的方法处理油田污水,突破了油田污水处理中常规的“三防”药剂处理,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,针对不同的油田污水,使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注水水质标准,基本原理如下:油田污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和温度,同时含有未除干净的原1油及大量的悬浮物,使污水变得异常复杂,水中的和大量的菌等在偏低的酸碱度下使水质极不稳定。采用在污水中加入碱,调整污水的酸碱度,使污水中的化学平衡得以破坏,hco3-不断离解为co32-和h+,大量的co32-和ca2+反应生成caco3沉淀,fe3+生成fe(oh)3沉淀,利用絮凝剂的网捕作用,与系统中的悬浮固体等一同快速沉降,从系统中排出,并利用oh-除掉srb,使腐蚀结垢受到抑制,形成不利于srb等菌生长的稳定水体,水---为稳定的水。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




油田外排废水处理使用由山东国祯环境科技装备有限公司提供。行路致远,---。山东国祯环境科技装备有限公司致力成为与您共赢、共生、共同前行的---,与您一起飞跃,共同成功!
    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     本文链接:https://tztz142184.zhaoshang100.com/zhaoshang/221682028.html
     关键词:

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